浏览:302 日期:03-19 15:00
成都大学自考生询问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单选题出题点,成都大学报名考试网整理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出题点给大家,请给位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理解其意:
第一章
1、1938年10月,毛泽东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同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阐明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的思想原则。
2、1943/7/5,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人是王稼祥。是在他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提出的。
3、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全面的概述是刘少奇在中共七大 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全党正式确定下来也是在七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毛泽东思想。
4、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做了完整和准确的概括的是1918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5、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当时时代的主要特点是战争和革命,产生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产生和形成的理论条件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主要理论渊源是马列主义,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
6、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是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基本形成的主要标志是提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成熟于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得到全面恢复和重大发展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是邓小平理论。
7、共产党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毛泽东在1930年5月所写的《反对本本主义》。
8、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实事求是,出自《改造我们的学习》。
9、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本途径和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坚持实践。
10、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是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独立自主。
11、指出“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的人是邓小平。
12、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13、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伟人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毛泽东思想主要就是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
第二章
1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之所以没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坚决反抗。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
15、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是认清中国的国情。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根本(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16、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的是孙中山。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17、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标志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18、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实合的产物。
19、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外部条件主要是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20、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中共二大。
21、毛泽东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之一的文章是在 《在晋绥班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2、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或标志是领导阶级不同。新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标志是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23、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是统一战线,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是实行独立自主,既联合斗争的方针,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是革命武装,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是政党的建设。
24、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就是农民革命,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
2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是抗日战争。
26、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是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概念是在《将革命进行到底》。
2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前途是社会主义,政治目标(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政治的终级前途是社会主义,中心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8、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是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经济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它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
第三章
29、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30、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是我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31、“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最早出现毛泽东在八七会议。1928年党的六大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
3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会议。
33、“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战略阵地是农村革命根据地。
3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最基本内容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35、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中共中央第一次提出“耕地农有”的文献是《告农民书》。
36、毛泽东更明确地指出“农民则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
37、中共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尝试(中共第一部土地法典)是《井冈山土地法》。
38、《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所做的最大的原则性修改是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39、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文献是“五四指示”。
40、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的原则。毛泽东强调了人民军队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会议是古田会议。
41、人民军队区别于古今中外一切剥削阶级军队的最根本的标志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无产阶级军队区别于中国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42、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政治工作,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主要标志是政治建军。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43、“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是我军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也是主要的作战方法。
第四章
44、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是统一战线。中国社会是一个(或阶级构成)是“两头小中间大”。近代世界矛盾的焦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
4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创统一战线的基本特点是民众的大联合。1927年以后,中共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错误是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
46、中共初步提出了自己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在中共二大。中共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是在中共三大。
4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也是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主体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48、中共建立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政权组织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49、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是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革命统一路线的最根本的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50、中国革命和中国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主要是指共产党对于全国人民各革命阶级的政治领导。
51、统一战线共同纲领的核心(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政治基础)是共产党的政治路线、纲领。
52、统一战线的基础是工农联盟,出发点和归宿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工作的根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
52、中共在同资产阶级联盟中实行的政策是又联合又斗争。毛泽东把霸权主义国家与一般的资本主义国家开来的理论是“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53、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也是毛泽东首倡文献《论十大关系》。
5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最高组织形式是人民政协,也是建国初期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五章
55、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中共第一个红色政权是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56、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最初萌芽是“联合统治” 或“合作统治”,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工农民主专政。
57、毛泽东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的文献是《新民主主义论》。
58、抗日民主政权曾实行的“三三制”即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三三制”政权的施政方针应体现抗日与民主两种精神。
59、抗日战争后期,提出的号召是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60、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义专政是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已经完全形成的标志是《论人民民主专政》。
61、人民民主专政的体系中的主体是人民,也是国家政权的主人。我国的根本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是新中国的国体。
62、无产阶级专政史上的首创是把民族资产阶级划入人民的范围。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政权组织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我国的基本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6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我国47年5月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六章
64、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是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
65、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方针是不要四面出击。新民主主义的性质是过渡性质。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66、建国初期,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基本政策。
67、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对待富农的政策是保存富农经济。中共提出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是在民主革命时期。
68、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其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改造的渊源是列宁合作化理论。
69、我们利用和限制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其发展经过了初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阶段。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
70、国家对资本家的赎买形式是四马分肥,主要是指国家税收34.5%、职工福利费15%、企业公积金30%、红利20.5%。
7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实现了公私合营。
7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在1956年,主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73、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标志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其依据是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前完成的时间是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第七章
74、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
75、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国在1953年开始的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采取了苏联模式。
76、在中国共产党内率先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人是毛泽东。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的文献是《论十大关系》。
77、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是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里。
78、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方针(根本指导思想)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也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出发点和目的。
79、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首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特别是基本矛盾作为一个全面性的问题提出来的是毛泽东。
80、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历史进程及其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其性质是非对抗性。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解决的基本途径和办法是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81、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50年代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82、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重、轻、农的发展关系问题。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我国经济的构成是单一的公有制。
83、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人是陈云。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思想政治工作。
84、周恩来在上海科技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的关键是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85、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双百方针。我国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86、古为今用是对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正确方针。洋为中用是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百花齐放是指艺术,百家争鸣是指科学。
87、中国的先进分子是在十月革命之后。 党内左右倾主义错误的发生主的主要根源是小资产阶级。 党内斗争的性质是思想斗争。
88、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特点是思想建党,也是党的各方面的建设的基础。
89、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要帮助党员在思想上入党。基本原则是把坚持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作为中心环节。
90、搞好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对党的思想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著作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9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好形式是整风运动。
92、中共最早规定了民主集中制为党的指导原则的文献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
93、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民主集中制,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目的是保证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一致。全党服从中央是民主集中制的核心。群众路线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
94、毛泽东首次对党的优良作风作了简明的概括是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里。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的关键是克服主观主义。
95、1944年3月郭沫渃在《新华日报》发表的历史文章《甲申三百年祭》是纪念李自诚进北京三百年。
96、曾经被中国共产党作为整风的一篇历史性文章是《甲申三百年祭》。首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是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更多自考出题点详情,请关注四川自考网